AI周报:AI在医疗、算力基础设施、“Orion”项目启动、Kimi K2 Thinking模型开源

📊 本周AI领域的关键进展集中在重磅开源模型发布、算力基础设施的巨额合作与AI在医疗等关键行业的规范化应用三大方向上。同时,政策层面也为AI的落地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
下面是2025年11月3日至11月9日的全球AI周报,已为你整理完毕。
本周AI关键词:开源模型,AI智能体,算力合作,AI+医疗,AI治理,具身智能,AI工厂,AI政策
🛠️ 技术研发与开源
-
月之暗面开源Kimi K2 Thinking模型
概要:月之暗面发布并开源其迄今最强的思考模型Kimi K2 Thinking。它基于 “模型即智能体” 理念训练,原生具备“边思考、边使用工具”的能力,无需人工干预即可执行高达200-300轮的连续工具调用。其在多项智能体与推理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被认为显著缩小了开源模型与顶尖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
详细阅读: 月之暗面开源Kimi K2 Thinking模型 -
微软与OpenAI联合启动“Orion”项目
概要:微软与OpenAI联合启动代号为“Orion”的超大规模AI研发项目,模型设计参数量高达100万亿,远超当前主流模型。该项目旨在打造专注于基础科学发现的“科学家AI”,目标是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复杂科研领域实现突破。
详细阅读: 微软与OpenAI联合启动“Orion”项目
🚀 应用与产品进展
-
OpenAI调整政策,限制高风险领域专业建议
概要:面对全球日益严格的监管,OpenAI宣布调整其API和服务政策,明确限制其AI模型在医疗、法律等高风险领域直接提供专业建议。此举旨在降低误导风险,划清通用AI的应用边界,被视为行业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详细阅读: OpenAI调整政策,限制高风险领域专业建议 -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产线落地
概要: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本周在一条工业生产线上正式投入常规使用。它集成了先进感知和大模型决策系统,无需预编程,能通过模仿学习快速适应复杂的装配、搬运等新任务,将训练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小时,标志着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
详细阅读: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产线落地
📜 行业政策与治理
-
中国发布“AI+医疗卫生”实施意见
概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与规范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为“AI+医疗” 领域提供了清晰的行业发展“施工图”。文件设定了2027和2030年的阶段目标,明确了八大应用重点,并强调了伦理监管与安全标准。
详细阅读: 中国发布“AI+医疗卫生”实施意见 -
中国互联网报告:AI将实现“全场景赋能”
概要: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指出,人工智能在中国将扩展更快、渗透率持续提升,并深度融入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详细阅读: 中国互联网报告:AI将实现“全场景赋能”
🏗️ 算力与基础设施
-
OpenAI与亚马逊AWS达成380亿美元算力合作
概要:OpenAI与亚马逊AWS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长期AI算力合作协议。OpenAI将在AWS的基础设施上利用高性能AI芯片进行下一代大模型的训练,这被视为其在算力供应上寻求多元化、降低对单一云厂商依赖的关键战略举措。
详细阅读: OpenAI与亚马逊AWS达成380亿美元算力合作 -
英伟达联手三星共建AI工厂
概要:英伟达宣布与三星电子合作,共同建设新一代AI工厂。该工厂将整合英伟达的GPU算力与三星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专注于优化工业自动化、智能质检等应用,标志着AI基础设施正从云端数据中心向实体产业场景深度延伸。
详细阅读: 英伟达联手三星共建AI工厂
💎 本周AI趋势总结
-
开源模型挑战技术前沿:Kimi K2 Thinking以顶尖的智能体能力开源,意味着开源生态正直接对标并冲击闭源模型的技术壁垒,为开发者社区和AI应用生态注入强大动力。
-
算力合作规模空前且多元化:OpenAI与AWS的巨额合作,以及英伟达与三星共建AI工厂,表明算力竞赛已进入新阶段。头部公司不仅在天量投入上竞争,更在供应链多元化和与实体产业结合上布局,以构筑更稳固的竞争优势。
-
AI治理与应用规范协同推进:从OpenAI主动限制高风险应用,到中国出台AI医疗发展实施意见,反映出在AI技术加速落地的同时,合规、安全与伦理规范正同步完善,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
-
技术落地迈向深水区:“科学家AI”的构想与具身智能在工厂的落地,共同指向AI技术正朝着驱动科学发现和与物理世界深度交互这两个更高阶的目标迈进,其潜在影响深远。
AI周报:AI在医疗、算力基础设施、“Orion”项目启动、Kimi K2 Thinking模型开源